安徽移動攜手安徽電網建成首個省級大數據停電感知平臺
作者: 日期: 2020/10/15 9:37:02 來源:“傳統流程下,低壓用電客戶停電后,必須客戶自己打電話報修,從供電公司層面主動感知低壓用戶斷電情況,猶如在浩瀚星空中捕捉具體的一顆閃爍的星星,難度極高,而現在我們通過數據化與智能化,主動快速感知準確率已經達到90%”。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配電處處長凌松介紹道。
2020年8月25日,由安徽移動與安徽電網合作開發的全國首個省級大數據用戶停電感知平臺在合肥成功上線,平臺通過利用居民家中的“光貓(光纖調制解調器)”失電/復電信號,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投入的基礎上實現用戶失電的秒級感知與定位,該技術為國際首創,目前已授權發明專利1項,申請6項,并已完成國際專利初稿編寫。項目成果2019年經國網公司系統內宣傳,成果得到業內的高度肯定。目前項目成果已在江蘇等地開展應用,推廣前景廣闊。
跨行業攻堅,探索打開難題密鑰
用戶停電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用好電,電好用”的民生問題,傳統流程下,低壓用戶停電后必須打電話報修,供電公司再進行現場核查。要實現對低壓用戶的快速停電感知,難度極高。如果采用行業內現有的技術對每個用戶加裝終端或改造,可實現分鐘級的停電感知,但硬件投資成本巨大,并且后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維護和更新,實現的可能和價值微乎其微。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移動安徽公司與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跨行業共同攻堅,終于在用戶家庭光貓中找到了解開問題的鑰匙。“原理其實很簡單,當一棟樓出現多個用戶同一時刻發出失電信號時,運營商將失電信號實時發送給供電公司,供電公司進行過信息比對刪除計劃停電等情況,第一時間組織搶修。并且通過復電信號的實時推送,避免瞬時故障引起工作人員‘跑空趟’,提升作業效率。” 項目負責人、國網安徽電科院教授級高工吳少雷介紹道。
牢記使命忘我攻關,履行社會責任
“18年底安徽電力赴省移動公司進行初步方案研討時,我們移動公司高度關注,主動提出與安徽電力成立聯合科技公關團隊,經過三年的不斷探索,系統前后開發了9個版本,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安徽移動項目經理羅朝勤回憶到。
“為了讓停電研判更加精準,我們像抖音一樣,通過海量的樣本信息不斷訓練,提升算法性能。而達到今天這個精度,要感謝團隊三年來無數個通宵達旦的付出。成員很多都有這樣的感觸,家里親朋好友都很不理解,明明在國企上班,怎么變成“996”工作制,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去年孩子出生第二天,我就接到電話,單位安排緊急現場任務,這一去就是一個月,連身邊人都開玩笑再不回去小孩都不認識我了。” 國網安徽電科院項目技術骨干駱晨說道,而這也只是項目團隊成員忘我付出技術攻關的一個縮影。
發揮大數據優勢,推進跨行業合作
“中國移動在大數據方面,具備了覆蓋用戶群多、用戶信息最全、時效性高等先天優勢,可廣泛服務于各行各業。此次與國網公司的合作是積極響應國家大數據實施戰略,推進行業間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充分發揮我公司大數據優勢服務民生的典型應用。”項目負責人、安徽移動云計算中心總經理陳鶴松介紹道。
截止目前,安徽省試點區域已準確檢測故障3000余起,準確率達到90%以上,低壓停電投訴工單同比減少30%,供電服務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下一步安徽移動將與安徽電力協同奮戰,在目前數據基礎上,挖掘有線電視、智能家居、小區安防等設備失電、復電信號的數據價值,構建精準和動態演進的低壓用戶供電拓撲關系,實現電力低壓臺賬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并為每個用戶進行日用電行為智能畫像,為千家萬戶提供管家般的定制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