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建設世界一流智能電網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者: 日期: 2019/2/28 15:27:08 來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大決策。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稱《綱要》),《綱要》的正式發布,必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孟振平表示,一流的灣區建設需要一流的電力保障,作為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央企業,南方電網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圍繞《綱要》的貫徹落實,全力服務、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助力大灣區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同時,南方電網將把服務大灣區建設作為做強做優做大的重大機遇,積極探索發展新動能,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建設世界一流智能電網,全面助力建設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根據《綱要》,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南方電網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曹志安表示,南方電網以構建世界一流智能電網為目標,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智能電網規劃建設,積極應用“云大物移智”關鍵技術,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電網優質供電服務水平,充分發揮電網優化資源配置、服務綠色發展平臺作用,更好保障粵港澳三地經濟社會發展、滿足粵港澳大灣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用能需求。
“華為的高端芯片制造廠和數以百計的實驗室都在深圳,24小時不間斷運轉。電壓閃降一次,實驗室所有數據都得推倒重來。”華為公司電器工程師戴晴說,高精尖企業對電能質量要求很高,深圳的供電環境讓他們很滿意。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城市電網具有高供電可靠性、高電能質量、高負荷密度的特點,對供電要求較高。2018年,深圳全口徑客戶平均停電時間為0.68小時,與巴黎、倫敦等城市相當,供電可靠性達世界一流水平。其中,福田中心區高可靠性示范區客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僅為1.93分鐘,供電可靠率99.9996%,躋身世界頂尖水平。
根據國家能源局2018年8月公布的當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用戶供電可靠性指標,佛山、東莞、深圳、廣州4座大灣區城市包攬了全國城市供電可靠率前4名。
南方電網市場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還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力營商環境。
據了解,南方電網已在粵港澳大灣區涉及的珠三角九市實行新增報裝用電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客戶低壓供電,實現小微企業接電零成本,全年共節約客戶投資3749萬元。南方電網還進一步優化業擴報裝管理,辦電效率獲得顯著提升,優化后的報裝流程比肩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大力推廣互聯網統一服務平臺,讓企業和群眾辦理常規業務“一次都不跑”。優質的服務贏得客戶廣泛好評。廣東電網及廣州、深圳供電局連續多年在地方公共服務評價中名列第一。
踐行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據南方電網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建成直流輸電、特高壓工程技術等國家級實驗室,正在布局建設新能源、分布式微網、信息安全、儲能、超導等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眾創空間建設。該公司還將對接全球創新資源,積極參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綱要》提出,要建設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粵港澳三地合作緊密,電網互聯互通。目前,南方電網與香港通過4回400千伏線路、7回132千伏線路相聯,與澳門通過6回220千伏線路、4回110千伏線路相連,對香港送電量占其用電量的25%,對澳門送電量占其用電量的70%。
為助力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建設,南方電網公司將加強粵港澳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內地對港澳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南方電網對澳門輸電第三通道——220千伏煙墩至北安雙回電纜工程正在如火如荼施工建設中,待其投產后,南方電網送電澳門的輸電通道將由南北“兩條路”變成南北中“三條路”,對澳送電能力將再提升40萬千瓦,超過140萬千瓦,對澳供電整體能力和可靠性將大幅提升。
同時,南方電網還積極推進粵港澳電力企業互利合作機制建設。自2011年南方電網倡議發起粵港澳電力企業高峰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八屆,建立了南方電網、香港中電、澳門電力、中國廣核集團等三地四方電力企業的高層溝通聯絡機制,推動構建完善粵港澳三地電網規劃溝通協調、聯網運行合作、防災減災應急聯動、企業投資運營交流共享等機制。
促進大灣區電力合作,加快推進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建設
《綱要》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同時提出要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大力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和布局,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給體系。
一直以來,南方電網依托西電東送大平臺加大清潔低碳電力供應,推進重點領域電能替代,持續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和布局,助力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通報了2018年空氣質量狀況,在全國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重點城市中,廣東的深圳、惠州、珠海、中山等城市位列排行榜前20名。“廣東藍”的綻放,與西電東送帶來的能源結構優化密切相關。
據介紹,2018年南方電網西電東送電量21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統調水能利用率達95.6%,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均超過99%,全年全網非化石能源電量占比51.5%。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在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充足電力的同時,也留住了大灣區的藍天白云。
據南方電網計劃部副主任王志勇介紹,南方區域已建成“八交十直”西電東送大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受入的年送電量等效于減少了大灣區5700萬噸標煤消耗。該公司正在建設全球首個特高壓多端柔直輸電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投產后將向粵港澳大灣區再新增輸送云南清潔水電500萬千瓦。
據悉,南方電網還積極研究出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舉措,對接《綱要》做好電網發展專項規劃和建設,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打造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持續提升電力保障能力,以實際行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