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中小企業生存狀態和能力的思考
作者: 日期: 2020/3/25 8:50:40 來源:當前,電力行業的設備制造、軟件開發、通信技術廠商等以中小型為主。筆者結合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電力行業發展形勢,開展了對電力行業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和能力的思考。
從宏觀層面看,大量中小型電氣廠家生存狀態與公司發展方式息息相關。筆者有幸經歷了電網企業由躉售向直供方式轉變,也直接感受到轟轟烈烈的智能電網建設給電力生態圈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后續中小型廠家受到的沖擊。躉售階段,縣公司掌握項目較大自主權,各類電力廠家如雨后春筍涌現。直供之后,權利逐漸上劃、技術門檻提高,中小型廠家大多依托央企國企內部的產業單位生存,受迫轉型為“分包供貨商”,通過不斷發展特色技術或強化成本優勢謀求生存空間。從智能電網一二批試點開始,大探索、大投入帶來了大機會,一批反應迅速、先行先試的社會廠家逐步發展壯大,也為智能電網建設起到重要推動和支撐作用,甚至一些關鍵技術和重點人才也被央企產業國企的單位借鑒吸收。隨著央企國企運營方式變革,中小廠家的生存和利潤空間一定程度受到擠壓,中小型企業生存壓力增大。
由于除去鐵路、工礦、園區等少量電氣設備和軟件需求外,大多數電氣廠家的主要客戶是電網企業。因此,電網企業發展是依附其下中小企業的“大勢”,如何快速應對電網企業發展變化是中小型企業生存的首要關注點。
從企業自身看,中小型廠家的數字化轉型要量力而行。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策略應有區別。大型企業運營相對穩定,一般形成了成熟合理的業務和流程,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除了關注業務協同、做到整體最優之外,大多是對內實現精準決策、精益管理、精細作業,以及對外拓展市場空間,基本還是“以我為主”;中小微企業往往處于行業產業鏈的某一環節,大多承擔生產、銷售等單一功能,如“代工型”企業需求穩定,比較關注生產流程優化,可優先通過數字化重點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出質量;“商貿型”企業的生產規模取決于合同項目,會更關注訂單獲取,可重點通過數字化拓展對客戶或者“客戶的客戶”的需求感知和痛點分析。由于中小型企業生存形勢普遍嚴峻,因此數字化發展需要量體裁衣、精準施策。
從目前情況看,中小型企業間互通有無和抱團取暖應是當務之急。2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從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模式創新、新科技、產業內協作四方面給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措施建議。數字時代創業者的敏感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毋庸置疑,筆者認為互聯網平臺服務、線上服務拓展、工業軟件應用三個三項建議屬于常規舉措,但是第四條“支持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以網絡化協作彌補單個企業資源和能力不足,通過協同制造平臺整合分散的制造能力,實現技術、產能與訂單共享”應是當務之急。中小型企業大多依靠自身所長生存,但是危機往往攻己之短,有效的協作不止能共同抵御疫情寒冬,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抗外部形勢的變化,節約社會資源。